星期一, 1月 15, 2007

今日的盼望神學

今日的盼望神學


生命的開始:基督教盼望

在基督教神學中,探求「終局」的問題被當成終末論中「最後的問題」來處理。終末論乃是探討「末事」的教義:死亡、審判和永生。恐怖末日論的幻想一向以濃烈的激情來描繪世界末日時上帝的大審判,然後永恆的上帝宣判:好人上天堂,惡人下地獄,而地球將被火焚毀。我們也知道基督和敵基督、上帝和魔鬼之間在哈米吉多頓最後決戰的圖像。

這些想法和觀點深具恐怖末日論的意味,可是它們符合基督教的精神嗎?基督教對將來的期盼與這種最終解決方案毫無關聯,因為它的重點不是生命的終局、歷史的終局或世界的終局,而是真正生命的開始、上帝國的開始和萬有的嶄新創造的開始。

在基督教盼望中,恐怖末日論的將來問題是以對被釘十架並復活的基督的追憶來作為解答。這是我們可以根據信仰的確據並且不帶任何的臆測而提出的唯一答案。

有關「歷史終結」的觀點可以根據它涉及歷史的目標(telos)或是歷史的終局(finis)來區分。如果世界史有目標,那麼這個目標乃是它的圓滿終結,而歷史便逐步向著這個目標邁進。相反的,如果世界史在世界的終局中結束,那麼它將因著災難而中斷。

現代進步觀和後現代的全球化乃是宗教的、救恩史的千禧年主義的世俗化型態。現代人對於世界毀滅的恐懼和夢魘則是古代宗教的恐怖末日論的世俗化。

我們必須將不同的目標和終局的觀點置於「它對誰有利?」的這個功能性問題之下。

世界史的目標:全球化

再也沒有其他的盼望像在歷史中終結歷史的「千禧年國度」理想那樣令人著迷,並且造成那麼多的災難。基督徒期盼基督的和平國度,羅馬人期盼「黃金時代」,而現代人期盼在一個無歷史、無衝突的「永遠和平」狀態下的「歷史圓滿終結」。

出人意表的「君士坦丁的轉變」使得這個盼望得以首次實現,當時,被逼迫的基督教首先成為羅馬帝國中「被容許的宗教」,然後在羅馬皇帝狄奧多西(Theodosius)和查士丁尼(Justinian)時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那個政治的轉折被詮釋成從殉道到千禧年的轉折:「神聖的」羅馬帝國被尊為「千年國度」(啟20),這種政治性彌賽亞主義對基督教世界及其宣教產生重大影響。它透過西方世界及其文明使命的世俗化而傳遞下來,並且還隱藏在現代世界全球化的要求中。

這種盼望的實現的另一種面貌可在「新時代」(「近代」)的劃期意識中找尋到。「新時代」所指的是繼「古代」和「中古時代」之後人類的第三個時代,「新時代」也就是「最後的時代」,因為在近代之後來到的只可能是時間的終結。現代劃期的彌賽亞主義導致這樣的觀念,歐洲對世界的統治乃是人類史的圓滿終結。

這種實現的現今形式是美國。對數百萬的移民來說,「美國」曾是賜給每個人自由的「新世界」。在「美式夢想」中具有彌賽亞主義的成份。美國的國印和每張一圓美鈔上都印著「新的世界秩序」(novus ordo seculorum)的應許。如此一來,它不僅宣告了一種世界秩序,而是新的世界秩序。歐洲「新時代」的理念意指人類的新時代,同樣的,新的世界秩序意指針對所有人的一種秩序。目前倡導西方「歷史終結」的最後一位先知是福山。

福山的「歷史的終結」只是個幻象。被欺壓的民族的抗議和受創的地球的抗議將不容許世界的現狀繼續下去。

世界的終局:恐怖主義

對世界災難性結束的恐懼只是對它光榮終結的盼望的反面。如果那個盼望落空了,剩下的大部份是恐懼。


今天,人的暴行-原子的恐怖末日論、生態的恐怖末日論和恐怖主義的恐怖末日論-被標示成「現代啟示錄」,這和聖經的啟示錄傳統大相逕庭。

人類暴行近迫眼前,對此所做的恐怖末日論的詮釋因而產生,如果今天從中產生了一種新的末日論的恐怖主義,這一點也不奇怪。從被動期待世界末日,到主動結束這世界,僅有一步之遙。

末日論的恐怖主義可能導致集體自殺。

末日論的恐怖主義也可能導致對其他人的大屠殺。

自從2001年9月11日以來,我們遭遇到一種新型的末日論恐怖主義。

1.新的恐怖主義者既非生病亦非疑惑,而顯然是具有妖魔樣式的激進伊斯蘭教徒。他們自覺為信仰的殉道者,並且會受到其他信徒的高度尊崇。

2.甚麼信念鼓舞他們?數十年來,美國被中東街頭的狂熱份子控訴為「大撒但」,而以色列則被控訴為「小撒但」,而且西方世界因為宗教的世俗化、物質主義、色情、家庭瓦解和婦女解放被咒詛成墮落的「不信者的世界」。「大撒但」就等於末日的「上帝之敵」。凡是削弱他或是壓制他的,便站在上帝這一邊,並且配得天堂的福樂。

3.與上帝在末日之戰對抗罪人的這種理念去除了每個正常人在殺人時的心理障礙,提高了權力的狂喜,並將自殺行動轉化為對上帝的服事。伊斯蘭自殺型的暗殺者一定感覺像毀滅罪人的上帝那樣。因為他們自覺為劊子手,他們就不需要為大屠殺找出任何合理的辯護。

4.這種新的恐怖主義不是來自於壓迫或是饑惡。恐怖主義者不是來自第三世界的貧民窟,而是來自阿拉伯世界家境不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他們大屠殺和自殺的動機一定存在於至今為止大家不甚熟悉的伊斯蘭的恐怖末日論和出自於第十世紀的伊斯蘭暗殺傳統。
先知的盼望是行動中的盼望,恐怖末日論的盼望是危機中的盼望,它是一種忍耐的盼望和抵抗的盼望。無論發生甚麼事,「當危險威脅之處,拯救也愈增長」(赫德林)。

人民的盼望不死

1.基督教的盼望賜下力量,讓新生命得以開始。在失敗和挫敗之後再度站起來乃是理所當然的。困難的是,在成功之後再度站起來重新開始。西方現代世界的發展是現代西方科技精神的成功史。現代世界全球化的失敗者為他們的生命權及自由吶喊。我們這次必須開始另一個新的全球化:一種克服饑餓、疾病和夭折的全球行動、解除壓迫和對權利的剝奪、對於文化認同的尊重。

2.「人民的盼望不死」。幾年前我在巴西首次聽到這句話,當今年八月在易北河及莫德河邊的人民為他們的家園對抗德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洪水時,在我心中再度浮現了這句話。「盼望不死」,即便毫無前景,許多人失去勇氣,並且放棄。凡是堅持盼望的,便反抗到底。 我們生命的這個盼望會死去,還是我們本身在這盼望中變得不死,因為這個盼望也活過我們的死亡?

死亡是結束,可是卻不是最終的。最終的是上帝榮耀中的永恆生命。

中原大學 宗教研究所 - 莫特曼神學專欄(http://wwwsrv.cc.cycu.edu.tw/religion/test/page/Moltmann.asp)

http://wwwsrv.cc.cycu.edu.tw/religion/test/page/Document/%B2%F6%AFS%B0%D2%AF%AB%BE%C7%B1M%C4%E6/2002%B2%F6%AFS%B0%D2%BBP%BA~%BBy%AF%AB%BE%C7%AC%E3%B0Q%B7%7C-%A4%B5%A4%E9%AA%BA%AC%DF%B1%E6%AF%AB%BE%C7.doc(2002莫特曼與漢語神學研討會-今日的盼望.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