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

星期六, 9月 23, 2006

真理、生命和光

星期日, 9月 10, 2006

信念、確信、相信、意見、成見

「成見」,是一個你甚至都不自覺的傾向,是之前的傾向,之前的論斷,用某種方式看事情的趨勢, 甚至是你沒有意識到的;

「意見」,是至少你有意識的事,但意見是你尚未真正去思考的,所以你不會用相信這個字,因為那只是在你意識邊緣上的;

「相信」,是你有更多的意識在裏面,更進一步的結論,你是有意識的,你也相信那是你應該相信的,有一個「應該」在其中,是意見所沒有的,所以意見含有意識,是成見沒有的,而相信又超越它,含有「應該」,「相信」是你覺得你因著某些原因應該相信的;

而我想「確信」是超越僅只含有意識與含有應該,它是被試驗過的,那就是說,你已經與其他選擇作了比較,你已經看了贊成某立場的最好論點,反對它的最好論點,贊成其他立場的最好論點,和反對它們的最好論點,無論你是否傾向於成見,你覺得一定要相信它,所以你不只是含糊的相信你應該相信, 而且知道為什麼應該相信,你知道「為什麼」有這個「應該」。

「信念」,從一方面來說,是比前面這些更堅固的相信,故少有可能會改變,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最可能會改變的,因為是最有意識的。(這就是生命,就是屬靈的果實---holysamuel)

....大多數的人是處在成見與意見之間,像這樣的人可以彼此叫囂,但卻不能彼此理論,因為他們沒有理由。他們不是因為理由和論點而相信他們所相信的,他們甚至不確定他們相信,或他們「應該」或「為什麼」相信。

....你可以擔保人們不會因為成見或意見而死,正常情況下甚至沒有因為相信而死;他們必須確信某事是對的,因為你不會為一些不確信是對的事而死。

....思考是指有能力去推論,去看有何選擇,看了選擇後決定哪個更正確,以及理由何在。

....波茲曼論證,當人們藉著讀書來學習世界時,他們可以停下來,暫停一下,在繼續往下之前,可作思考。你可以回去再讀,分析,批判,評估,他說他們把這些用在所有平常的交談中,他們有文學的交談,而他論到今天我們沒有那種能力。很棒的書,書名是《樂死咱》(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我們總是有很多的宗派。我們不會培育清楚思考的能力,去擁有我們都能持有的微差觀點;取而代之的,我們所有的是一種奇怪陳述的觀點,而在這個團體中造成黨派,又有一個反對它的奇怪陳述的觀點,一個較有綜合能力的頭腦可將它們湊在一起而說:「那是真理的一面,這也是真理的一面,而整個是可以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似乎沒有那個綜合的能力,我們到處搖蕩。

你看到它的反映,當人們問你:「你最喜愛的經節是什麼?」你應該說:「我沒有一節,我從來就不想要有一節,上帝給我整本聖經,而我並不打算去作挑選。」那是黨派的事,那就是你如何脫離正軌,你開始將聖經的一部分當作聖經的中心,那是危險的事。

節錄於 華神網路課程 新約導讀 第十課 第 22 頁 大衛‧戈登 博士

成見-直覺-行為
意見
-決擇
相信
-論述
確信
-論証-見証
信仰-
意志-堅持

人的思考有三種模式
出自惡者 > 論述-論証-意志
順從肉體 > 堅持-直覺-意見
跟從基督 > 見証-信仰-行為

星期六, 9月 09, 2006

推論"稱義是一個過程"的稱義公式

是一個公式用來推論保羅的因信稱義和雅各的行為稱義

已知1:恩典>稱義>信心//信心<顯明<行為
已知2:儆醒-信心\更新-稱義\持守-行為
敍述1:用行為顯明信心;用信心回應恩典。
敍逑2:恩典->回應信心顯明->行為 >> 儆醒-更新-持守
得知:更新=回應信心顯明=稱義

稱義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論,是一個走到上帝的面前的路程,而不只是個終點;這個路程的終點是不叫我們自我為義,而是以父的心為心;這個過程也是讓我們逐漸減少自我為義,且越來越懂得父的心。

概念來自華神網路課程 新約導讀 第十課 大衛‧戈登 博士

美好平和的帶領

耶穌是王,聖經說祂是教會的主和王,意思是祂會掌管統治祂的教會。....而基督能管理祂在地上教會的唯一方法是,透過這些教會的長執,就是在做管理決策的人,自己能明白上帝的話語,而且能向別人論證上帝的話語所說的。對於在教會裏的問題,他們必須要能有一個合於聖經的答案,他們必須要能幫助別人瞭解,不只是找到答案,還要教導講解,所以他們能幫助別人看見基督在掌管祂的教會,....這會是最好的帶領教會的方法, 將上帝的話語放在他們之前,幫助教會看到。
而當教會問,為什麼我們不那麼做?你說:「很高興你問, 十八個月以前我們以為應該那麼做,我們自己當時的結論以為那是聖經的教導,但是與其向你們投擲既成的事實,我們一直以禱告的心教導,希望你們會看見那原不是聖經所教導的基督的心意;那事實上不是基督要的,我們很高興你同意我們的看法,而這才是教會應該走的方向。」多麼美好平和的方式來帶領教會,帶領全教會屈膝伏在基督的主權下。
節錄於 華神網路課程 新約導讀 第九課 第 17 頁 大衛‧戈登 博士

對我的提醒:
當我們感覺有人的神學概念和自己不一樣時,我們或許會等18分鐘才出口指正,我們也會自我為義是用愛心說誠實話。(更不要說有人是脫口而出)但戈登博士確是用18個月的"禱告和教導"等迷失的羊自己知道可以改正的地方。我們知道當我們強力用嘴巴要叫人改正的效果是低的,或許一段時間時間後,他又是回到原來的捆挷。
但戈登博士是這樣教我們的,要知道教會是主在做主的,我要用禱告告訴父我們的不安,儆醒不要放棄任何教導的機會,當然包括身教,長久忍耐,恆切禱告,主會讓祂自己的話發芽茁壯。
感謝主!

星期日, 9月 03, 2006

基督教的三個基要信仰

羅馬書第一章1-5節﹐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開宗明義的就介紹了基督教的福音內容﹕「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這福音是神從前藉著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  福音的三個基要的信仰﹐第一個就是基督論﹕在羅馬書第一章3-4節﹐「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這裡是講耶穌的人性﹐他是大衛的後裔﹔「按聖善的靈說…」﹐這是講耶穌的神性他從死裡復活﹐顯明是上帝的兒子然後第五節﹐「我們從他受了恩惠﹐…叫人因他的名信服真道」﹐這裡是講羅馬書的主題﹐救恩論﹐白白的恩典﹐即基督教的第二個基要信仰  在這五節經文裡面﹐也提及三位一體的信仰﹐即基督教的第三個基要信仰第二節的神是指聖父﹐第三節﹑第四節是論及聖子﹐「聖善的靈是指聖靈」 三一論﹑基督論﹑救恩論這三個教義﹐正是基督教最核心的信仰﹐也是正統教會評定異端的試金石(作者為中華福音神學院老師)
蔡麗貞 初代教會歷史專題第五講:第三個鑑別標準--傳統

星期五, 9月 01, 2006

十一奉獻,當期待神賜福嗎?

第一次出現十分之一是在創世記十四章,當亞伯蘭得勝歸回,18 ~19節”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 神的祭司。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 神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 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裏,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
在這裡的麥基洗德是在讚美神,因神已賜福給亞伯蘭,將敵人交在他手裏,讓亞伯蘭能得勝。所以這第一次的什一是感謝神的供應。

說的最清礎的是利未記27:30 ”「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 ”所以這十分之一是神的,我們不可以偷藏佔有。

我們再來看瑪拉基書3:8~10”8人豈可奪取 神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9 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10 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所以傾福是因我們遵守神的命令才有的,而不是我們納了當納的十分一,因為這十分之一,本來就是神的。

如果我們專心期待,因納了十分之一後的神的賜福,那就和功德主義無異,就如舊教,想因買贖罪卷而稱義,忘了因信稱義,也忘了這世界是神創造的,神是不需要我們的錢才能完成祂的旨意。

我們納了當納的十分之一,是感謝神的供應。豈能再期待什麼,如果神再加添什麼給我們,這是神的恩典,豈能說是我們納了十分之一所成就的。

和我們這罪人得救一樣的,是神的恩典,不是我們有好行為,感謝神!

聖經不可信?孝敬父母,得福享長壽

有兩個方面來討論 : 1、你是因為愛父母而孝敬父母; : 2、是因為得福和享長壽而孝敬父母, : 我想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1是尊行神的戒命,2是功德主義。我們知道遵行神的戒命是一定要做的,不管神有沒有應許,但神因此再加添給我們什麼,是神的恩典,我們不可以說,是我們應該得到的。

在舊約的期待是今生的應許,如出埃及記中的十誡20:12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在約伯記中也是以約伯的牛羊兒女比以前多來顯示神的恩典。

在新約的盼望是永生的應許,因信稱義是在於心靈的更新,所以神永生的應許是在於我們心靈的更新,而要達到心靈的更新就不能只是賜福和長壽那麼簡單,甚至神會反其道而行,給我們苦難歷練或是較短的生命(引導別人的歷練)來使我們更新、儆醒和持守,耶穌也說祂來不是要帶來平和,而是要帶來爭戰。

再者,對於無法獨自承受苦難的我們可以說是在餵奶,而可以吃生命乾糧的人是可以在苦難中安慰人的人,如同保羅一樣。苦難是寶貴的,是為了顯明我們是基督徒,苦難過後的彩虹,是為了顯示神的榮耀。誰說基督徒沒有苦難的人,他也是無法經歷神榮耀的人。

所以在新約之下,神給我們的恩典是超越舊約的,永生是比今生長命和榮華更加重要,我們要因苦難來感謝神,因為我們已得永生!阿門!

我想做一下結論,雖然是不成熟的;

一、神的誡命不論新舊、未來過去現在都是要儆醒持守的。

二、不論新舊的應許,我們都可以去盼望的,因為盼望是從信心來的,而信心是行出來的,就是說當我們遵行神的誡命,就會長出信心,有信心就有盼望,而盼望是在今生實現,或是在永生實現對我們是不重要的,因為盼望已經是神大能的實現。

而期待是不一樣的,期待是他們想,當他做了什麼,神會應許什麼,就是他們還沒做之前就在想神的應許,當然還沒有行出來就沒有信心可言,也就是他們在做之前,就在想神的應許,雖然最後他們也去做了,但是他們不是因為愛神、遵守誡命才去做的,所以這是功德主義。

三、在新約之前我們可以盼望應許在今生就實現,在新約之後我們可以確據應許在永生實現,因為神是為我們預備了永生的。但我們要進入永生,是要經過熬煉的,我們可以說基督徒的苦難,都是為了進入永生所做的預備和熬煉。但我們不可以說所有的過程,只有熬煉才能進入永生,因為神也能用輕省的方式協助我們通過一些過程,如果是這樣,我們只能感謝神,但我們的心是不可都做這樣的預備。也就是上帝的應許(不論新舊約)是可以在今生實現的,如果是那樣,也是神的恩典,除了感謝神以外,我們是無法多作其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