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父的兒女
我們教會也有一個相似的狀況,經傳道人的教悔後就沒有來教會。
我想她們來教會,一定希望神能拯救她們;如果她們還沒看到救恩,她們不會殷勤去教會。
我想到一個故事,如果浪子回家,雖然父親遠遠就看到浪子,但浪子確先碰到他的哥哥,而他的哥哥也教悔他,他因慚愧又再度離家,我們可想像父親再次心痛的感覺。
我想到那個好心的撤馬利亞人,如果我們沒有那憐憫之心,也不會待人如鄰舍;而想到的只會是律法經典和系統神學。
我想到耶穌,走遍大山小山,就是為了找回那迷失的羊,耶穌說那是父賜給他的羊,而我們怎能忍心讓羊再度走迷,而不和父一同心痛?
如果當年耶穌,只是追求一個結果,他看到的會是十二個不長進的門徒,因這些門徒在耶穌復活後都還不懂耶穌的心意;但耶穌看到的是這十二個不斷長進的門徒,知道將來他們會擔比祂更重的擔子。
我們如何能在別人的遭遇上去評論別人,如果我們沒有憐憫之心,我們說的話如何能去打動人心;最後我們又是怪罪別人,還是我們知道自己責備自己。
何況在同樣的情況,我們能不能抵擋撤但,我們也是沒把握。
在課中曾教過我們"不是我們缺乏遵守律法的能力,或遵行律法的裝備,而是我們缺乏願望,我們缺乏意志,我們不要遵行律法。"我們在和人講話的時候能不能給他們有屬天的盼望,能不能堅強他們的意志,這樣他們就有能力來遵行律法。
課中教過我們,如何把福音傳進來
‧ 文化不是我們的盟友。 --先要讓他們知道我們都是父的兒女,把他們從世界分別出來。
‧ 創造是我們的盟友。人們無法取消他們自己的形像這一事實。他們無法將自己轉化到一個上帝缺席的世界中。 --再把活潑的盼望帶到她們心中。
‧ 當我們想宣講福音和談論罪,道德的現實站在我們這一方。 --最後才談道德生活。
‧ 關於罪的知識破譯生命;沒有人像不理解罪的現實的人那樣,對生命如此困惑不解--這樣他們就對生命有盼望而重生。
最後用下述的文章,懇求上帝與我們同在!
美好平和的帶領
耶穌是王,聖經說祂是教會的主和王,意思是祂會掌管統治祂的教會。....而基督能管理祂在地上教會的唯一方法是,透過這些教會的長執,就是在做管理決策的人,自己能明白上帝的話語,而且能向別人論證上帝的話語所說的。
對於在教會裏的問題,他們必須要能有一個合於聖經的答案,他們必須要能幫助別人瞭解,不只是找到答案,還要教導講解,所以他們能幫助別人看見基督在掌管祂的教會,....這會是最好的帶領教會的方法, 將上帝的話語放在他們之前,幫助教會看到。
而當教會問,為什麼我們不那麼做?你說:「很高興你問, 十八個月以前我們以為應該那麼做,我們自己當時的結論以為那是聖經的教導,但是與其向你們投擲既成的事實,我們一直以禱告的心教導,希望你們會看見那原不 是聖經所教導的基督的心意;那事實上不是基督要的,我們很高興你同意我們的看法,而這才是教會應該走的方向。」
多麼美好平和的方式來帶領教會,帶領全教會屈膝伏在基督的主權下。
節錄於 華神網路課程 新約導讀 第九課 第 17 頁 大衛‧戈登 博士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