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28, 2006

天國其實離我們不遠,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中試圖改變結局的能力,來自於主角伊凡「失去記憶」,因此他所改變的是他記憶中的事實,積極改變命運的動力則是源自於他的善良。

全片放映到中段,對觀眾而言,查明事實的真相已然不是重點,因為我們已身處在伊凡的記憶世界中,與他一起「創造」他的人生。由起初回到記憶中的時間點去改變事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到後來是為了成全他人,甚至於影片結尾時,我們看見他表現出自始至終令他鍾情的女子全然的愛──不求自己的益處(哥林多前書第13章第5節);他回到兩人初識的孩提時代,終止兩人日後可能交往的機會,使得他所愛的女子在未來的生活、記憶中都不再有他。

伊凡失去的不止是心愛的人,還有種被遺棄、孤單包圍著的失落感,但是他給予了對方最大的幸福,他的心是滿足的!在身體上飽受腦部病變的摧殘,喪失記憶、得不著真相,使他的心靈亦不斷歷經人生的各種痛苦,而至最終我們看見他因為恍悟真愛的意義,使得在其自身的記憶世界中獲得解脫和釋放。

.... 由於我們無法控制人性中對未知或神秘的事物感到恐懼卻又充滿好奇,希冀自己能夠超越人類必然的有限、能夠擁有無限擴大的能力,並且足以影響未來、挑戰永恆。於是,我們因著自己的需要發展出「泛靈」的觀念,明的肯定世間萬物存在的價值,暗的便是要成就自我的虛榮,支持每個個體有一所謂的磁場的說法,經過某種儀式可以使自己的「命盤」變得不平凡;因此,對於想了解自己的命運而去算命及討論星座的讀者,我向你提出一個挑戰:你看重自己的使命和價值嗎?你為的是滿足自己,還是像伊凡一樣即使在重病中,依然懂得用愛去成全他人?因為天生我才必然有用,特別是在這「人權」消滅神權、君權虛設的世代,我們或渴望成為延續人類性命的挪亞,或成為代言上帝頒布十誡的摩西,但若不是出自於愛和成全他人的緣故,恐怕與你也是無益的。(參考哥林多前書第13章第1-3節)

節錄自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 作者:嵐賜厚http://life.fhl.net/Movies/issue/the_Butterfly_Effect.htm